分享 人民币的锚会是什么?

Jasmyn · 2024年06月19日 · 最后由 10024 回复于 2024年06月21日 · 235 次阅读

本文节选自:https://mp.weixin.qq.com/s/AIDK4Fh0oIpBBAYlTc0OVw

在春节回家的高铁上,旁边的小哥哥和我闲聊起来。他说了一句话,一句从他的领导那里听到的话:人民币的锚可以是电。我当时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观点,很快就意识到这句话不简单,说这个话的人也很不简单,值得展开说说。


细思极恐的问题

这句话的关键词有:人民币、锚、电,还有一个我最在意的关键词——“可以是”。

我听到这句话之后,本能地展开一串问题:

  1. 人民币的锚现在是什么?

  2. 人民币为什么要换锚?

  3. 为什么电力可以是锚?

  4. “可以是”还是“大概率是”?

这些问题中其中 1 和 2 是我知道的,为了问题讨论的充分性,我进行简单介绍。

人民币的锚

  • 1995 年之前货币制度是“物资本位制”;

  • 1995 年之后实行“汇兑本位制”,实质是锚定美元,尽管有过 2005 和 2015 年改革,但是本质没有大的变化。

总结说:人民币间接以美元为锚。

为什么要换锚

  • 主观上,货币主权是金融主权的核心,货币的锚从"美元"切换为"主权信用"是合理的,必然的;

  • 客观上,美元霸权面临挑战,全球化越来越脆弱,地缘冲突也在加剧,“美元潮汐”伤害国家利益,“联邦赤字”也在透支美元的信用,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换锚也是紧迫的,使然的。

总结说:“货币主权化”和“美元霸权衰落”的双重作用。

为什么电力可以

这里仅限于反推其可能性,合理性,不讨论其必然性。关于必然性的判断在下一部分。

  1. 电力是一种基础能源,有通用价值属性,算是“一般等价物”;

  2. 电力供给几乎全部自主,主权定价完全可以;

  3. 因为无法规模存储,用电量=发电量,有效约束“赤字化”;

  4. 因为国计民生,电价无法大幅度升高降低,有效平抑“通胀化”;

所以这么来看,“以电为锚”好像有点可行性,满足“稳定物价和主权货币”的需要,有效约束“赤字化”和“通胀化”。


展开一:“还可以是”

我最在意的是:“可以是”,那么还有什么“也可以是”?

我的答案是“以债为锚”。

虽然“以电为锚”可以稳定物件,但现实中货币满足财政需要这也是事实,这也是“积极财政”这个词汇的说法。

货币政策有个以下三个演化阶段:

  1. “金本位货币”凸显是“公共价值”——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

  2. “大宗商品等价货币”凸显的是“物资主权”——买我的东西,价格我的我说了算;

  3. “信用货币”凸显的是“财政积极”——自己要努力达成发展目标,控制我自己的通胀,其他的我顾不了;

从价值背书到主权背书,“主权性”需要被不断满足,以前重在认可(货币)价值,新的思路是创造(货币)价值。


展开二:“大概率是”

“主权货币”是我们的重要目标,但“国际货币”乃至“世界货币”也是一种未来方向。在世界货币中,价值属性被认可更容易被接受成为世界货币。

所以我比较倾向未来“大概率是”以电为锚。

  1. 电力和石油都是一种基础能源,有通用价值属性,算是世界”一般等价物”;

  2. 电力进口国需要支付电力等价货币交换,石油进口国需要支付石油等价货币交换;

按照摸着石头过河的发展理论,所以一个不怎么离奇的假设应该是

  1. 仿照美元绑定石油,进行电力出口,绑定人民币结算,完成“部分人民币国际化”;

  2. 仿照美元定价黄金(曾经的美金时代),我们开启的副本叫做:人民币定价电力

会不会真有这么一天呢?

补充一下:尽管我觉得路线上“人民币以电为锚”是大概率,不见得“人民币国际化”会马上成功。这种事情难度大,风险高,前途光明,道路坎坷。


展开三:猜猜是谁

换个方向,不妨合理猜一猜:“以电为锚”这个理论,潜在的提出者/支持者会是谁呢?

我答案是:我希望是李克强总理。原因跟“克强指数”有关。

“克强指数”——铁路货运量、用电量、银行已放贷款量,作为指标因素来追踪经济变化,以挤掉统计数字的水分。

这里出现了“用电量”和“银行已放贷款数量”,这两个要素恰好对应了“电力”和“人民币”;再加上李克强总理身份特殊,财政部和央行上面就是国务院。

所以人民币换锚的事情,假如被提出、被讨论,李克强总理也会是重要的决策者之一。


展开四:市场机会在哪里

絮叨了好多,接下来要更加不负责任地展开第五个问题:面对这个理论,普通人的机会在哪里?

我的答案是:中国核电(601985)和中国广核(003816)这一类核能电力公司。

前面以电为锚的假设成立的话,在煤电,水电,核电,风电这几种能源中,我的判断是核电在“人民币国际化”中具有优势。

  1. 科技含量最高(高附加值)

  2. 符合清洁能源的趋势(排除煤电)

  3. 选址不受限制(排除水电、风电)

  4. 能源稳定(排除风电)

  5. 技术壁垒导致使用国存在对输出国原材料的依赖(排除煤电)

  6. 还有一个潜在的科技树,核聚变实现的话,那就真就是能源革命了(革掉煤,风,光的命)

在市场中最不缺的就是故事,以电为锚就是最好的故事。

插个题外话,在《繁花》里汪小姐依靠 1994 的汇改(人民币换锚),汇率贬值,直接完成了人生的一次命运转折。*


尾声

对宏观问题的过于自信和武断预判,恰恰也是中年人的油腻特征(平时火车上中年人聊宏观确实很无语)。

至于你觉得文章是有趣还是油腻,那就不得而知,于我来说还挺有意思的。对未来我当然无从知晓,不妨碍尽力观察和细心记录下来,时间会有答案的。


写作后记

本篇文章本来是一句话引发的,后来翻看了《分析与思考:黄奇帆的复旦经济课》,挺有感受的。本文关于锚部分的论述多来自于这篇文章。

作为宏观财经,我从来不曾写过什么,只是这个话题确实有意思,而我也有一些不负责任的脑洞,于是整理了一下,发表出来。

写这篇文章,本来是用《展开》作为标题的,《展开》这个标题参考了河森堡的节目名字《展开》。后来觉得倒是应该考虑在公众号里成立一个专题栏目——展开,来整理这些不着调的碎片。

黄奇帆畅想过 中国以后发行主权信用货币,其中的一个锚 就是数字锚。

数字锚包括:风电、水电、核电、太阳能,互联网大数据 ...

清洁能源产生的电,通过 IoT 计量,然后 mint 新的央行数字货币。

btc 的 pow 不就是电力么,相当于把电力货币化

Autonomous World —— AW,自主世界,这个概念来自 GameFi。我认为 DePIN 跟 Autonomous World 也非常契合。我们可以把 DePIN 设备看成 Bot,Bot 读取周围物理对象的状态,将数据上传,并进行自我更新,进而触发周围其他对象的相应变化,形成一种反馈机制。

假设有个全球统一的碳排放大市场,煤与风能产生的 1 度电在物理标量上是一样的,但是风力发电是更“清洁的”,理应更有价格优势。这个优势如何体验,以及如何定价呢?

bot(depin 设备)可以通过发电量 mint 相应数量的 carbon token,也可以根据供需,实时调整发电量,这是个更真实、宏伟的 Autonomous World。

DePIN 的终极目标 就像前苏联的 OGAS https://zhuanlan.zhihu.com/p/563560384

有意思,pow 消耗的电力和货币锚定的电力是什么关系,现在还是没有定论。但隐约感觉有一些内在关系,如果可以用数学公式表达出来,将是一个人类的新发现。

需要 登录 后方可回复, 如果你还没有账号请 注册新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