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https://www.theblockbeats.info/news/54034
作者:Joyce, Frost
Pump.fun 是这轮周期里最特别的产品。推出 4 个多月以来,Pump.fun 上发布的代币超过 117 万个,累计收入已超 5000 万美元。如何理解这个数字?对比此前牛市里的顶级流量产品 Uniswap,据估计,Uniswap Labs 年收入约为 2500 万至 3000 万美元。
可以说,Pump.fun 不是一个典型的 Web3 项目,没有复杂的代币经济学模型,也没有 DAO 治理机制,但凭借精准的市场定位,Pump.fun 开创了一门稳赚不赔的生意市场。在注意力经济的主导下,很多人会把持续繁荣 meme 币赛道潜力解释为短视频之于长视频的优势,那么在「全民发币」时代,还能有后来者分一杯羹吗?注意力经济叠加极致 pvp,meme 币的玩法还会有什么新花样?
还记得一个月前,为了推广自己的 meme 币而烧伤自己的开发者吗?6 月 27 日上周四,他还在推特上直播。
这个开发者名叫 Mikol,5 月 17 日,他在 Pump.fun 上推出了一个名为 TruthOrDare(DARE)的 meme 币,当时 Pump.fun 还没有直播功能,只能在评论区发布图片,Mikol 身体力行地向社区展示第一季「亮点」,它在 twich 上直播往身上浇异丙醇,让朋友向他的方向发射烟花。在粉丝的惊呼和 DARE 的上涨中,他的身体被点燃,全身三度烧伤送往医院。
代币 DARE 在 Mikol 烧伤那日获得了 12 倍涨幅,又在次日迅速归零。Mikol 的事迹被加密社区媒体 Decrypt 报道,引起了许多关注,面对这样的热度,躺在 ICU 里的 Mikol 特地录制视频向社区表示不会放弃运营,「你们会看到一个更好的我。」
发一个 meme 币,然后通过极端行为博眼球期待上涨的人不止 Mikol 一个人。Solana meme 热潮带入了大量加密新人,也催生了许多以秒为单位看线的 meme 币。除了 Mikol 的「烧伤币」,同期还有以「LIVEWITHMOM」为名、直播裸露身体隐私部位来「求买入」等 meme 币。
尽管这些 meme 币的生命周期极短、也极少有市值突破 100 万美元的,但将直播与发币挂在一起的形式,让许多收入不高的人找到了财富密码。
这件事情发生一周后,Pump.fun 开通了直播功能,社区的第一反应是劝告发币者「请不要为了赚钱而自焚」。
就在 Mikol 事迹引起社区关注时,不乏许多认为这样的行为太过病态、有悖于加密精神初衷的观点,还有人劝 Mikol 病好之后找个好工作。但在病情稳定之后,还在医院的 Mikol 又开了 twich 直播、并在 Pump.fun 上同步直播。如他所愿,复出直播推动 DARE 再次有了 15 倍涨幅。
那次复出上涨也仅维持了一天,DARE 的币价持续走低,似乎很难再有上涨动力了。但自那时到现在,Mikol 经常以包扎绷带的状态开直播,表演吃生鸡蛋、干吞肉桂粉、以及同步他的养伤日常。还有新的成员加入他的「TruthOrDare 家族」,展现吃芥末、干吃辣椒等「绝活」。
除非出现极少数情况,Mikol 和他的 DARE 可能很难再得到之前那样的关注。网络上还存在着更多 Mikol,希望通过足够抽象、足够具有冲击性表现,获得社区的关注,让自己的 meme 能够一飞冲天。
那些自带高流量的人已经下场发币,从 Jenner 到 Mother、Father 等,名人币浪潮让发币团队和早期关注者都赚的盆满钵满。尽管如 Vitalik 等人都发表观点反对这一现象,但难以阻挡加密社区里,「娱乐至死」的风向越来越重。
或许可以认为,加密社区这一轮流入的新人来自「下沉市场」。meme 币的市场还很庞大,但与当年的 DOGE、PEPE 等与加密社区有着些许联系的 meme 币不同,现在的 meme 币热潮指向了新的方向,在加密社区之外的下沉市场。
对于 meme 热潮的出现,有很多行业发展的现实原因。诚然,这轮牛市里的加密叙事吸引力已经不如以往,相比于筹码分布不透明、叙事宏大不落地的「价值币」,新人更愿意将 meme 来作为进圈体验第一站。
在这背后,是越来越多的用户看透了究极 PVP 逻辑,无论叙事如何多变,都只是为了造出一个足够 ponzi 的盘子,等下一个人接盘。市场不缺发币的人,只是缺能把发币故事讲好的人,既然社区的共识已经成为「价值币的实质也是空气币的一种」,干脆一步到位,自己发币。Pump.fun 的诞生恰逢其时。
Pump.fun 的出现,让用户可以极低成本 (0.02 SOL) 一键发布属于自己的 meme 币,一轮轮 meme 在几个小时里走完起飞和崩盘,每日在 Pump.fun 上发布的代币超过 1 万多个,占 Solana 生态代币总量的超 80%。近期,Pump.fun 日收入在 45 万到 100 万美元之间,上线几个月以来总收入已经超过 5000 万美元。
正如 Youbi Capital 在 5 月发布的一份分析报告中指出的那样,低流动性资产的火爆是对于目前这个周期场内流动性不足的一个内在反应,同时也存在着 PGA(Professional Generated Asset)向 UGA(User Generated Asset)转变后,发币数量的急剧增加导致共识越发分散的一个潜在隐喻。
但是,新的机会仍然存在。
三天之前,DEX Screener 推出代币发行平台 Moonshot。推出首日就发布了超 7000 个代币,同期,Solana 也因为推出了能够在推特上交易代币的功能 blinks 而受到社区的肯定。结合这两个热门话题的 meme 币 SC 两天涨幅超百倍,说明市场都想来抢发币平台的蛋糕,而用户也期待继 Pump.fun 之后的新故事。
毕竟,加密技术史无前例地、极大地拉低了资产发行与交易的速度与门槛,其潜在应用市场还十分庞大。只要社区对于「注意力变现」的需求还在,加密市场就还有叙事可以讲。
在传统互联网,「注意力经济」产业发展走了 20 年左右,经历了从论坛贴吧时代到图文微博时代,再到短视频直播时代的转变。而这样的轨迹也在加密领域上演。
5 月 29 日,pump.fun 宣布在平台上开通了直播功能。对于一个冲土狗赚钱的网站来说,用户确实没有看直播的需求。但直播作为信息承载量最大、最具有场景感和感染力的传播形式,叠加资产发币功能,从注意力经济角度上说,是值得畅想的应用场景。
Web3 的商业化之路与传统互联网完全不同,但在注意力经济上,Web2 的典型案例能够给加密行业一些启示。
以快手为例,2013 年,诞生不到两年的快手决定从动图制作工具转型为互联网社区,用户自己在快手上生产内容,通过短视频记录和分享自己的生活和创意,并和粉丝产生互动。与抖音等新锐平台不同,快手的用户定位是「社会平均人」,用户主要是分布在二三线城市的年轻人。
2014 年,拥有一批下沉市场忠实粉丝的 YY 主播入驻快手,那时快手的月活为 100 万。2016 年底,快手月活突破 6400 万,在快手快速发展壮大的这两年里,YY 系主播占据着同期快手头部主播名单的前四名。
快手维护了下沉市场社区的特性,不签约网红明星、不流量扶持、公平算法的机制鼓励了 UGC 内容的蓬勃发展,相对于同期的产品,快手以独有的「去中心化社群」模式最终脱颖而出。
2017 年,快手又率先抢占了直播的红利,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体直播平台,据快手招股书显示,从 2017 年到 2019 年,公司收入分别为 83 亿、203 亿、391 亿元,其中直播收入分别为 79 亿元、186 亿元、314 亿元、173 亿元,占比分别为 95.18%,91.63%,80.31%,68.38%。可见,在当时直播是快手的核心业务,也是快手的底色。
在蓬勃发展之后,快手不得不调整内容生态,毕竟传统的 Web2 公司都需要进行商业化转型,这个过程中,只有那些受众消费水平高、满足传统社会价值观、在激烈竞争中活下来的内容生产者才可以留到最后。
回顾来看,与其说快手走好了下沉市场,不如说快手瞄准了注意力经济赛道的新手市场。而同样面向加密新手的发币平台,则不需要考虑「商业化转型」。
在传统互联网大厂中,不管是内容平台还是购物平台,都希望向用户展示「这里有值得看/买的好东西」,因为只有被更多用户认可、爱看的内容才有商业化价值、继而为平台带来利润。但 Pump.fun 不需要商业化,其盈利模式极为简单和纯粹,它只需要展示「这里有足够多的币和交易者」,只要有人交易,Pump.fun 就能挣钱。
当下,尽管 Pump.fun 开通了评论区和直播功能,但用户登上 Pump.fun 只是为了完成买入或卖出这一个环节,对于 meme 币的讨论主要发生在推特上,有直播想法的 meme 币开发者也大都会选择 twitch、kick 等平台进行直播宣传。
在 Pump.fun 界面中,用户只能通过评论数量和代币市值这两个指标进行选择,如果有一个直播专栏,Pump.fun 上是否会跑出「直播神盘」?
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 meme 展示平台,如推特粉丝量才刚刚突破 7000 个的 Game.com,提供付费 list 代币服务,支付 0.8 个 SOL,就可以将自己发行的 meme 币发布到这个平台上,获得更多关注度。
而 Pump.fun 团队似乎无意在现有服务上做出更多探索,毕竟一个半年时间收入超 4000 万美金、日收入稳定 60 万美金的小团队,确实没有动力再去打破产品、创新叙事了,定位在「工具」上就已足够。
随着更多新人涌入加密领域,或许直播能够成为 Moonshot 等其他发币平台作为差异化打法的标签。
但 Web3 过往破灭的数个 x to earn 项目已经说明,再精巧的设计也不能挑战人性。6 月 13 日,曾有一位用户在 Pump.fun 上推出了以戴帽子的绵羊为主题的 meme 币,并在同期进行了直播。但直播刚刚开始一会后,评论区还在讨论绵羊的动作,而在代币发布时买入的狙击手迅速在高位卖出了大部分代币,使代币价格直线下跌。
代币崩盘之后,meme 币发行者在评论区解释,「我的代币余额始终保持不变,可以通过 solscan 进行验证。如果我只是为了赚快钱,为什么我要直播我的羊,但不出售我的代币?」
不抛售可能是因为代币还没上 Raydium,直到最后,这枚代币也没有达到 6 万美元的市值。而发行者再也没有直播过他的羊。
此外,监管问题也是这类平台需要注意的。如果直播形式与资产发行结合,势必会出现各种通过极端、低俗的行为来博得眼球。在 Pump.fun 宣布推出直播功能时,社区最担忧的是平台如何审核极端内容,当发币者发布一些色情或者更加过激的不当行为时,Pump.fun 是否应该介入,以防止出现可能的犯罪行为。
回到本文开头的那些 meme 币发行者上,可以从中感受到早年传统互联网短视频平台的内容生态。经历了数年发展之后,这些平台已经探索出了极具吸金能力的商业模式。
作为提供「沉浸式体验」的内容形式,直播以突破想象的形式让人们意识到「流量」的汇聚速度可以简单到何种程度,而打赏、带货等流量变现渠道,也让内容产出者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了与平台资本相抗衡的能力。
到了加密领域,平台的控制力转瞬消散。而注意力仍是驱动整个市场前进的核心动力,如果直播发生在 Web3,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对流量的极致利用,能否在去中心化的环境中找到新的表现形式?
回顾这些年,在共识的不断破裂与重建中,加密行业已涌现了无数个从「创新」走向崩盘的项目。Pump.fun 的出现,只是一个开始。